切尔西主教练恩佐·马雷斯卡周五的赛前新闻发布会,本来以为会平淡无奇,结果却因为拉希姆·斯特林和阿克塞尔·迪萨西的问题,搞得火药味十足。当被问及职业球员协会(PFA)介入调查俱乐部对这两名被弃用球员的处理方式时,马雷斯卡的回应从最初的些许同情,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激烈、甚至可以说是情绪化的辩护。
他拿自己75岁的渔民父亲举例,说他老人家五十年来,都是凌晨两点干活到早上十点。“那才是生活的艰辛,”马雷斯卡言辞犀利地表示,“而不是球员们现在的工作方式。”
这话一出,现场记者都明白,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
斯特林和迪萨西的处境,其实是现代足球里一个不算新鲜但愈发棘手的难题。两人上赛季都被租借在外,斯特林在阿森纳的表现只能说不温不火,迪萨西则是在冬窗去了阿斯顿维拉。夏天回来后,他们在马雷斯卡的计划里显然没了位置。被排除在一线队训练之外,单独吃饭、单独训练,甚至有消息说,新赛季开始后马雷斯卡压根就没见过这俩人。
这种处理方式,最终引来了职业球员协会的关注。这不奇怪,球员工会总会在这种时候站出来。他们担心的是,球员是否得到了“维持最佳水平的训练平台”。更深层次的,是国际足联关于“虐待行为”的规定。根据国际足联章程第15条,如果一名成名职业球员在赛季中出场次数少于俱乐部官方比赛的10%,他就有权以“竞技正当理由”提前终止合同。当然,这个条款的触发窗口很窄,只在赛季最后一场比赛后的15天内。但将球员单独训练,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可能被界定为“滥用行为”。
马雷斯卡一开始还试图表现得通情达理,“我当球员时也经历过类似情况,我知道那滋味不好受,”他承认道,“俱乐部正在为他们提供正确训练所需的一切。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。
但当记者继续追问,尤其是提到球员心理健康时,他的态度就变了。他猛烈抨击媒体揪着不放,说这种事“全世界任何俱乐部”都有,从意大利到巴西,从西班牙到美国。只要俱乐部和球员找不到解决方案,又不让球员进大名单,那情况就是这样。
他的逻辑听起来很强硬,也反映出很多教练的共同心态:球队是一个整体,任何不符合计划的个体都必须让路。只是,这种强硬在今天这个时代,风险越来越大。球员,尤其是斯特林这种级别的球员,不再是任由俱乐部摆布的资产。他们背后有强大的经纪团队,有球员工会的支持,还有越来越完善的法规保护。
马雷斯卡搬出父亲的辛苦工作,试图占据道德高地,暗示拿着高薪的球员不该抱怨。这种比喻,坦白说,有点偷换概念。没人否认渔民工作的艰辛,但这并不能抹杀职业球员,哪怕是收入丰厚的球员,在被球队孤立时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。这是两码事。这种压力来自于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,来自于被集体排斥的孤独感,更来自于对未来的焦虑。
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些教练处理类似情况的方式,有些教练会选择更圆滑的内部处理,避免公开化。但马雷斯卡选择了正面硬刚,这或许是他的风格,但也可能把切尔西推到一个更尴尬的位置。毕竟,职业球员协会已经介入,事情就不仅仅是更衣室内部矛盾了。
对于斯特林和迪萨西来说,他们手握着国际足联的规则这张牌,但要不要打出去,是个艰难的决定。强行解约可能会让他们获得自由身,但也可能背上“刺头”的名声。这更像一场意志力的博弈。目前看,两人都保持着职业态度,这算是最明智的做法。
马雷斯卡想用一番激烈的言辞为这件事画上句号,但他可能没意识到,他那番关于渔民父亲的言论,反而让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科巴姆训练基地里那两个孤独的身影。这件事,远没到结束的时候。
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