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本文前,诚邀您点击右上角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,还能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内容,感谢您的支持。
他一生征战沙场,少年成名,英勇无畏,所到之处无不以胜利告终。如此优秀的他,最终却被奸佞暗算,命运多舛。
1943年,随着一声枪响,英雄黄骅被身边人残忍杀害,留下了年幼的妻子和孩子独自承受世间风雨。
然而,世事难料,妻儿自此失散,音讯全无。
直到64年后,在浙江杭州,一位老人突然出现,揭开这段尘封的故事。
黄骅英勇牺牲多年,他的家属本应受到组织的关怀与照顾。但动荡年代人人自保,他的妻女却突然失去踪迹。
展开剩余86%这一失踪长达整整60余年。
这期间,组织从未停止过对烈士遗属的寻找。
1984年左右,以黄骅名字命名的黄骅县党史部门,开始着手调查冀鲁边区的历史档案。
在众多亟待整理的资料中,寻找黄骅后人被列为首要任务。
一位名叫王新华的干部,开始搜集关于黄骅的所有线索。
他了解到黄骅生前有三个孩子,其中一人已在山东被找到,另外两个却杳无音信。尤其是年仅一个月大的小女儿,更是下落成谜。
1991年,王新华决心踏上寻亲之路,开始了漫长的寻人行动。
40多年后再寻人,难度可想而知,但他和同事们从未放弃。
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92年,他从一位老党员口中得知一条关键线索——黄骅牺牲后,妻子顾兰青带着小女儿改嫁给一位姓刘的男子,一家人定居浙江杭州。
这个消息让王新华异常振奋,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曙光。他立刻组织人手赶赴杭州核实情况。
在杭州,王新华辗转多个部门查询,却遗憾未能找到顾兰青,失望而归。
但他誓言,直到找到烈士家属,这一工作一天也不会停止。
时光流转至2007年6月,已过古稀之年的王新华在寻亲途中,又迎来新的进展。
他再次来到杭州,经过反复翻阅浙江省委相关档案,终于得知顾兰青早已改名为王毅,且已去世。
虽然消息令人惋惜,但王新华意外获悉了顾兰青子女的最新信息。
通过联系刘鲁新和他的女儿刘鲁彬后,王新华说明来意。
令他惊喜的是,刘鲁彬当场激动表示自己正是黄骅烈士的小女儿。
经核实,刘鲁彬就是当年襁褓中那名失散的婴儿,随着母亲改嫁,随之改姓。
自此,王新华终于卸下心头重担。
2007年,居住杭州的刘鲁彬被确认是黄骅烈士的女儿,距烈士牺牲已过63年,组织终于找到了遗失多年的亲人。
童年时,母亲常讲述“黄骅叔叔”的英雄故事。
直到1977年母亲病重,她才知晓真相,并叮嘱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父亲战斗过的地方看看。
身份明朗后,刘鲁彬也逐渐了解了父亲更多的英雄事迹。
黄骅1911年出生于湖北阳新。彼时社会动荡,家庭贫困,父母兄长早逝,生活异常艰难。
但他早早投身革命,17岁加入赤卫队,走上了革命之路。
1929年,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参与反“围剿”战争和艰苦卓绝的长征。
恶劣的战场环境锤炼了他的意志,他因屡立战功,迅速晋升。
长征中,黄骅担任红军干部团营政委,虽职位不算高,但全营干部组成的部队彰显了他的卓越。
抗战全面爆发,日军攻势迅猛,太原很快沦陷。
他奉命前往晋西南抗战前线,参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。出发时,他将姓名由黄金山改为黄骅,寓意成为“革命的骏马”。
抵达后,黄骅迅速组织游击队,带领战士四处袭扰日军,重创敌人。
他深知正面硬拼难胜,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屡屡得手。
凭借出色表现,他先后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及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等职。
在此期间,他结识了革命伴侣顾兰青,两人相爱结婚,育有子女。
1940年,因战事紧张,夫妻俩将儿子托付给平乡县一户姓张的人家照顾,从此失去联系。
顾兰青未受过正规教育,黄骅利用闲暇时间教她识字写字,翻译电报,助其更好地为革命贡献力量。他自己也刻苦学习。
面对日寇,黄骅镇定指挥,多次带领战士突破包围。
平日生活简朴,无任何官架子,深受战士和百姓爱戴。
因幼时营养不良,黄骅体质较弱。1941至1942年抗战艰苦,他生病了。
组织为他安排休养及补品,但他坚持与战士们同吃同住,衣物破损也坚持修补使用。
他关心战士生活,经常询问是否有困难。他的两匹马多用于驮运物资和伤员,自己很少骑乘。
黄骅的艰苦朴素赢得士兵敬重和民众爱戴。
他常告诫顾兰青生活节俭,帮助困难群众,曾派人送米柴给一户极贫家庭。
他强调部队不能忘记百姓,要时刻关心群众生活,尽己所能帮助他们。
这位杰出的抗日将领,却在年仅32岁时惨遭叛徒暗算。
当黄骅在鲁西军区威望极高,深受军民拥戴之时,遭到心怀嫉妒的上司邢仁甫的陷害。
1941年,邢仁甫已对黄骅心生敌意。
此人曾为国民党第26军,革命立场摇摆不定,后来背叛共产党。
他暗中组织“小团体”,排挤异己,同时与国民党勾结,背叛革命。
1943年5月,邢仁甫更是指使手枪队长冯冠奎策划刺杀黄骅。
1943年6月30日,黄骅和同志在沧州大赵村开会时,12名叛徒突然闯入,迅速将其枪杀。
当时现场血流成河,其他军政干部也受伤严重,惨烈场面令人心碎。
顾兰青抱着女儿赶到现场,见丈夫倒在血泊中,心碎不已,母女二人自此消失。
黄骅牺牲后,当地军民悲痛欲绝。1945年9月,山东军区批准将牺牲地所在县城更名为黄骅县,以此纪念英雄。
而邢仁甫案发后不久带着家眷彻底叛逃,成为卖国贼,后被捕枪决。
令人欣慰的是,黄骅县工作人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,最终找到了烈士后代刘鲁彬。
2012年,在多地政府协助下,刘鲁彬携家人迁入父亲战斗过的黄骅县,户口迁入当地。
沧州市政府得知其生活困难,积极解决住房问题,为其子女提供就业机会,并每年发放5万元生活补助。
一家公益基金会也了解到情况,给予每月5000元的资助。
后来,刘鲁彬加入了寻找烈士家属的志愿队伍,希望更多家庭能找到牺牲亲人。
2015年,她受邀参加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”阅兵仪式。
她带着父亲照片,满怀激动与荣誉感前往北京参与活动。
至于失踪多年的黄骅长子,终于在2019年现身。
当年,刘鲁彬陪同其兄张书振前往平乡派出所,申请恢复原姓黄。
工作人员迅速办理,张书振顺利列入黄骅家族族谱。
黄骅的故事,正是无数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的缩影。
他们的奋斗不仅是历史篇章,更是共和国坚实的基石。
寻找黄骅后人的故事,也展现了党对革命先烈的尊敬与传承。
发布于:天津市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